明清两代的御膳,集历代饮食之大成,极尽奢华。清代皇帝平时吃饭,称「进膳」或「用膳」。日常膳食由御膳房造办,由总理事务大臣以下的数百人为其打点饮食。至于各种筵宴则由光禄寺、礼部精膳清理司及御茶膳房共同负责。
清代帝后饮食以满族菜及山东、苏杭等菜为主。做饭菜用的水是从京西玉泉山运来的泉水,米则是京西由专人培植的稻米或各地进贡的好米。各种山珍海味、干鲜果品亦由各地进贡而来。皇帝每天的膳食「分例」有明确规定。其数量之大,常人难以想象。如规定每日盘肉22斤、汤肉5斤、羊2只、鸡5只、鸭3只等数十种,每日每餐菜式主食亦达百种。因而皇帝一家的膳食成为宫廷一笔巨大开支。
至于宫廷筵宴可分为内廷筵宴、宗室宴、御殿大宴及婚嫁赏赐的宴会。各种宴会又分满席、汉席、上席及中席。其中最隆重的要算是每年元旦和万寿节的太和殿筵宴,丹陛上下布置了200多席,可谓盛况空前。
皇帝每天吃两顿正餐,早膳在辰时(早上7时至9时),晚膳在未时(下午1时至3时)另外还有两次点心和或酒膳。传上菜肴后,先由太监用试毒银牌看看有否变色,然后再尝尝,最后皇帝才开始进食。
居住在紫禁城内的明清两代帝后,他们的服饰都有严格的规制,具有鲜明的礼仪色彩。满族入关之前,为了适应寒冷和骑射的习惯,服饰较宽大,但衣袖窄小,而入关后亦不改祖宗服饰。
到了乾隆以后,清朝皇帝的冠服仍保持鲜明的满族特色,同时兼采部分汉制。其冠服主要有朝服、吉服、常服、行服4种。按季节的不同,又分为皮、棉、夹、单、纱等。皇帝冠服制作精良,并配有各种珍贵华美的饰物。
以朝服来说,依据穿着场合的不同,就有明皇、天蓝、红、白4种颜色,在不同部位绣有团龙27条、行龙11条。在上衣下裳上还绣有十二章纹饰。
其朝冠用黄貂或黑狐制成,上缀珠纬。顶子3层,每层缀一颗东珠,用金龙4条承托,每龙含一东珠,上缀一颗大珠,十分富丽堂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