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服饰网 - 服饰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要闻动态 | 国际资讯 | 品牌动态 | 企业信息 | 院校动态 | 数据统计 | 政策法规 | 服装知识 | 缝纫机械 | 服装文化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品牌动态 > 党项族是以游牧为主的民族,游牧生活形成了“衣皮毛”的服饰特色
Z.biz | 商业搜索

党项族是以游牧为主的民族,游牧生活形成了“衣皮毛”的服饰特色

信息来源:iooaoo.com   时间: 2019-08-02  浏览次数:25

本文由作者河草木青说历史独家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党项族是以游牧为主的民族,长期的游牧生活形成了其“衣皮毛”的服饰特色,“男女并衣裘褐,仍披大毡”。党项人的服饰原料多取材于畜产品,一般戴毡帽,穿毛织衣或皮衣,着皮靴。

大约从德明统治时期开始,宋朝的岁赐以及榷场与和市兴盛,中原地区所产的锦、绮、绫、罗之类的丝织品也源源不断地输入西夏。西夏上层喜爱丝织品的华贵轻柔,作为服饰材料,从“衣皮毛”至“衣锦绮绫罗”等,服饰习俗发生变化,但是广大下层人民仍保持着“衣皮毛”的传统。

党项族是以游牧为主的民族,游牧生活形成了“衣皮毛”的服饰特色

从敦煌壁画与榆林窟西夏供养人的服饰看,男女衣着皆与唐宋两朝中原衣着有相通之处。

宋朝男子衣袍,戴巾子、毡帽,系腰带,女服右纴交领长袍,腰部另加“捍腰”,或穿交领长褙子,下露细裥百褶裙,鞋尖上弯如弓,似受中原唐末五代女子缠足影响,女装近下垂一大束丝穗,与宋代妇女于胸前或左侧结绶法不同。敦煌及安西榆林窟壁画供养人衣着显示,部分与史载相符合,部分则展示多样化。

如榆林窟第29窟的壁画有侍从三人,前一人穿窄袖缺骻衫,似穿短裤,裤腿束在行縢(绑腿)间,中间一人侧身穿小口裤,后立一人穿袍。三人皆束带,穿麻鞋或靴。1977年,在武威市西郊林场西夏墓出土的木板画中的人物形象,老者戴峨冠,身着交领宽袖长袍,腰束带。

党项族是以游牧为主的民族,游牧生活形成了“衣皮毛”的服饰特色

其他人物服饰有交领补襦、圆领窄袖长衫、交领窄袖长衫等,随侍戴幞头,弓腰人头上有方巾,童子头上有饰物等。另有西夏民族服饰,妇女多穿交领窄袖袍,腰下两侧开衩,内穿长裙等。西夏政府规定,“民庶青绿,以别贵贱”,百姓只能穿青绿色衣服。

宋代吐蕃人的服饰特色与党项人相同,即“衣皮毛”,“荷毡而被毳”。吐蕃人“荷毡被毳”与“尚虎豹”习俗相关。吐蕃人历来尚虎,谓虎曰“大虫”。虎豹之皮也颇受吐蕃人贵重,“用缘饰衣裳”,以有之为荣。西凉府吐蕃首领雅尔藏受宋朝赏赐“虎皮翻披”,而蕃俗则是“受此赐者,族人推奉”,是最高的奖赏。《宋史·吐蕃传》载,至道元年,“凉州吐蕃当尊以良马来贡,加赐当尊虎皮一”,当尊“欢呼致谢”。

党项族是以游牧为主的民族,游牧生活形成了“衣皮毛”的服饰特色

吐蕃人衣皮毛,“荷毡被毳”,就是文献中所说的“胡装”、“番服”。陇右河湟地区的吐蕃部民及吐蕃化的汉民衣饰皆“衣皮毛”。吐蕃一般妇女及僧尼、公主等上层人士虽装饰“皆番服”,但不“衣皮毛”,则“衣锦,服绯紫青绿”。吐蕃酋长等上层人士及富有者随着逐渐汉化,服饰多仿汉人,衣料为绢缯帛缎之类。宋代吐蕃服饰是“胡装”与“汉服”并行。

甘州回鹘妇女平时喜“著青衣,如中国道服,然以薄青纱幂首而见其面”。

敦煌莫高窟第98窟主室东壁北侧画有题名为“敕授汧国公主是北方大回鹘国圣天可汗(下缺)”的女供养人,头戴桃形式凤冠,身着圆领窄袖式长衣,下摆落地,项饰瑟瑟珠,与花蕊夫人《宫词》所说的:“回鹘衣裳回鹘马,就中偏称小腰身”之语相类。在莫高窟第409窟中,男窟主的装束完全是回鹘风俗,身穿圆领窄袖盘龙纹袍,腰束带,着靴,头戴云镂冠,面型丰圆,眼似柳叶,高鼻,嘴角上翘,手持香炉。

党项族是以游牧为主的民族,游牧生活形成了“衣皮毛”的服饰特色

身后八名侍从,头戴毡冠,身穿圆领窄袖短袍,着靴,手持伞、扇、弓、剑、盾、铁笊篱等。榆林窟第39窟前室甬道南壁中的第一身画像头戴三尖冠,着圆领窄袖赭色大团花长袍,腰带上佩有解结锥、短刀等。第二身画像则头戴毡冠,身着绿色小团花长袍,其服饰、面态、体型均与第一身基本相同。

参考资料:史记

图片来源于网络,本文是作者河草木青说历史独家原创,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服饰网证实,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