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服饰网 - 服饰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要闻动态 | 国际资讯 | 品牌动态 | 企业信息 | 院校动态 | 数据统计 | 政策法规 | 服装知识 | 缝纫机械 | 服装文化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市场主流 > 喜忧参半:中国羊绒产业现状
K.biz | 商业搜索

喜忧参半:中国羊绒产业现状

信息来源:iooaoo.com   时间: 2013-10-18  浏览次数:893

    专访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畜产地毯部主任田泓

  我国是羊绒原料大国,近年来原绒品质却在不断下降;我国羊绒加工企业比比皆是,但科技创新能力滞后;我国羊绒衫出口量逐年增加,价格和品牌影响力却微不足道。一句话,喜忧参半正是我国羊绒产业各环节的真实写照。

  羊绒源头:量与质的矛盾

  记者:我国羊绒原料产量位居世界第一,这个地位近年来有无变化?

  田泓:一直以来,中国都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羊绒大国,这一点毋庸置疑。因为世界上原绒产量在1.5万吨左右,其中中国原绒占世界原绒产量的75%以上。此外,中国每年还从蒙古、伊朗等国家进口3000~4000吨羊绒原料,同时世界上超过95%的羊绒原料在中国完成初级加工处理。换句话说,中国几乎控制了世界上所有的羊绒原料,而整个羊绒产业链,源头部分的把控尤为重要,因为这直接关系到羊绒产品的质量和品牌的影响力。

  记者:我国的羊绒原料品质也是如此吗?为什么?

  田泓:数量上的优势并不代表我国羊绒原料品质不断改良,相反,我国山羊绒品质出现了逐渐衰退的局面。

  从实际看,由于宏观经济环境状况、流动性过多、供需矛盾等因素影响,虽然我国是世界上所产羊绒品质最好的国家,但羊绒质量近年来下降明显。例如:我做过一次调查,从1980年开始,辽宁营口盖县的辽宁绒山羊原种场开始培育高产绒山羊品种,通过多年努力,绒山羊品种改良取得成功,不仅提高了产量,且产绒直径控制在15.38微米,已经是优质的山羊绒。但随着分散农户受市场引导大量喂食刺激绒山羊产绒的食品,辽宁地区产的绒山羊,一定程度上存在绒质变粗的问题。目前纤维绒是15.5到16微米之间,大多数在15.7到15.8微米。其实,受市场影响,目前辽宁羊以较快速度推广,已不局限于辽宁,内蒙古等其他绒山羊饲养区域也广泛饲养辽宁羊。许多饲养户为了节约成本,盲目引种,不去种羊场购买,而是与辽宁公羊直接杂交,这对羊绒品质保证造成一定威胁。

  记者:怎样改善这种局面?

  田泓:我想,一方面,我们还是要坚持限养政策,在现有条件下,走品种优化道路,要从科学育种、科学饲养开始。

  另一方面,由于羊绒原料在终端产品成本中所占的比例较大,加强消费者对羊绒品级的辨认度,能够有效控制羊绒品质的进一步变差。为此,商务部出台了《羊绒及制品分级标准》,这个标准将羊绒也分成三六九等,告诉消费者,羊绒也有不同等级,对应着不同价格,告诉消费者什么样的羊绒是优质羊绒。

  羊绒加工:新与旧的竞争

  记者:我国羊绒产业现状如何?

  田泓:中国羊绒及制品加工数量世界第一、生产能力世界第一、出口量世界第一,世界羊绒消费市场有3/4以上的商品是产自中国的。虽然近年来出于植被保护、生态和谐目的,中国政府推行了“禁牧、限牧”、“圈养”等政策,但中国羊绒在世界羊绒业的地位没有发生变化,中国羊绒产品在世界羊绒市场所占的份额持续增长。而且我们欣喜地看到,中国羊绒企业越来越重视科技创新、品牌建设和可持续发展,中国羊绒产业正逐步从规模效益阶段向质量效益阶段过渡。

  记者:能否具体描述一下近年来我国羊绒产业的发展特点?

  田泓:就我的理解而言,我国羊绒产业有如下特点:一是随着国际制造业的结构调整,羊绒加工产业不断向中国境内转移,中国羊绒出口结构已从原料为主快速向羊绒制品转变,已完成羊绒原料大国向羊绒制品生产大国的转变。2001年,我羊绒出口与内销比重约7:3;2006年出口与内销比重已达4.5:5.5。据海关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7月份:我国羊绒和无毛绒出口1451吨,总计14666万美元,分别同比增长57%和51%;而进口量达5228吨,总计8761万美元,同比增长47.8%,进口量比十年前增长了2.38倍。羊绒制品出口69223万美元,同比增长19.9%。这是一个非常辉煌的数字,可以说这些年来从未出现过。一方面说明世界经济形势开始好转,另一方面是因为作为高端产品的羊绒价格弹性大。中国的羊绒业经营主体也已经或正在实现由家庭作坊管理向集团化管理和股份制管理的跨越。

  二是虽然世界经济环境低迷,但我国却成为全球羊绒制品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主要是经济下行,尤其是2009年以来国际市场低迷,传统的外贸市场和新兴的羊毛加工企业开始转向羊绒产业,国外的商家

  也纷纷转向国内。一方面使我国羊绒市场竞争压力增大,但同时也推动我国羊绒产业的转型升级,促使我国羊绒制品款式新颖和质量提升。

  三是中国羊绒深加工规模的不断扩大对上游产生深刻的影响。产业链条之间的合作正在取代困扰行业

  已久的恶性竞争。当前,羊绒原料价格的决定因素已由单一的外贸出口价格逐步转变为由国内外市场综合因素确定,而中国羊绒深加工企业对羊绒原料市场价格的主导作用则越来越明显。随着羊绒市场的不断成熟,羊绒交易各环节的企业对市场的适应能力也日益提高,经营行为趋于理性,价格追逐的盲目性已较以往有很大改观。

  记者:这对中国来说应该是一个好事儿?

  田泓:当然是,但羊绒加工蓬勃发展的背后也存在一些问题。我认为还是增长方式转变的问题。我国近年来羊绒业的发展,主要是依赖规模的扩大,产品的附加值还有待提高。2001年我国出口一件羊绒衫的平均价格是31.36美元;2006年羊绒衫出口的平均价格是28.86美元,折合人民币仅220元左右,业内有些人士说:“羊绒衫卖出了羊毛衫”的价格。对羊绒这样一个高档、稀缺且资源高度集中的产业是一种遗憾。

  记者: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呢?

  田泓:存在这种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缺乏真正知名的自主品牌。我们的羊绒制品出口往往只能占据国际羊绒商品的低端市场,或者为国外品牌接单加工,贴牌出口,成为国外品牌的加工基地。事实上,在国际市场知名品牌的羊绒制品价格是非常高的,往往十几倍、几十倍于我们的出口价格。二是中国在羊绒深加工高端技术方面还很欠缺,电脑横机、电脑纺纱机等先进加工设备还没有大量装备我们的羊绒加工业。三是缺乏有效的营销渠道,消费市场对中国羊绒产品品质、中国羊绒深加工能力还需要进一步的认知和感受。

  终端市场:多与强的尴尬

  记者:能否谈谈我国羊绒品牌目前的状况?

  田泓:就国内而言,我国羊绒品牌数目众多,像鄂尔多斯、米皇、鹿王、雪莲、珍贝等品牌在国内的影响力和信誉度都很不错。但就国际形势看,我国还未形成羊绒品牌方面的优势,产品附加值亟待提高。相当一部分中国羊绒产品目前还在国际市场低端徘徊,高端市场虽不乏中国制造的羊绒制品,但鲜见中国品牌,部分羊绒品牌企业还在国际品牌的竞争中缓慢探索。我国出口的羊绒制品大部分以“贴牌生产”的身份进入国际市场,但真正挂中国品牌的不及20%。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随着国家出口名牌战略的实施,我国羊绒企业“品牌走出去”步伐正逐步加速,越来越多的中国知名羊绒品牌在海外寻求市场,一些知名羊绒品牌已经初步打开了通往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地区市场的通路。

  记者:我国羊绒终端市场还存在哪些问题?

  田泓:首先是销售渠道缺乏,方式简单,产业链条迫切需要向下游延伸。没有品牌的产品就不会形成自主掌控的销售渠道;没有多层次、多方式的直接、通畅的销售渠道,就难以准确捕捉市场信号,难以紧跟市场的消费需求,产品价值实现就出现障碍。还有就是羊绒制品生产高端技术普及面小,产品创新能力弱。大部分企业仍停留在传统设计管理的模式,产品设计、新品开发周期长,市场反应迟钝。第三是在中国羊绒市场,羊绒制品品质、款式过于雷同,同质化竞争越来越激烈,不可避免地走向价格比拼和库存积压,进而造成产品贬值和资金周转困难。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服饰网证实,仅供您参考